2025年1-4月新质生产力文稿汇编(50篇)
激发高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动能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发展,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关键交汇点,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重要主体和关键力量,理应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产教融合等方面展现更大作为、发挥更大作用,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贡献力量。
一、发展新质生产力对高校提出的现实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教育要进一步发挥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高校应当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对高等教育的定位、布局和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主动衔接重大战略需求,推动形成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集聚效应、倍增效应。
在应对时代变局中赢得战略主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党和国家事业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率显著增强。新时代新征程,高校应更加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将自身发展的“小逻辑”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大逻辑”,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等重大关系,把我国高校发展方向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起来,不断开辟新赛道、持续塑造新优势。
在把握科教融合发展态势中赢得未来。纵览人类社会每一次生产力的巨大跃升,都是由于当时社会科学技术取得重大进步与突破而实现的。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正在重塑高等教育新形态,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迫切要求高校推进数字教育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抢占全球产业体系智能化制高点。近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新园区、西安交通大学西部科技创新港等,逐渐成为校企地一体联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高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高校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激发协同创新的“动力源”,推动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实现创新要素的加快集聚和创新主体的互联互通,为集中力量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创造有利条件。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公文汇编 >2025年1-4月新质生产力文稿汇编(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