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文稿选粹汇编(37篇)
听民声、解民忧、暖民心 倾力办好民生实事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系统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生工作的目标原则、重点任务与落实机制,为扎实推进民生福祉提升提供了根本遵循。民生无小事,点滴见初心。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心听民声、解民忧、暖民心,真正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急难愁盼解决在实处,以扎实行动书写有温度、有力度的民生答卷,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听民声、察实情,在贴近群众中把握真实需求。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策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如果脱离实际、闭门造车,就容易与群众真实需求南辕北辙。党员干部要主动走出机关、走进基层,多坐群众的小板凳,多听百姓的心里话,真正搞清楚哪些是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既要关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覆盖广泛的共性难题,也要留意残疾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失业人员等特殊群体的个别困难。要完善常态化走访调研机制,真正把脚步迈进千家万户,把问题捞上来、把需求摸清楚。同时,积极借助信息化手段,依托政务服务平台、社区微信群、热线电话、远程视频等渠道,打造“线下+线上”立体式民情收集网络,实现民情直通、诉求速达,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解民忧、出实招,在分类施策中提升服务效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类型多样、成因复杂,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精准发力、靶向施治。对于政策类、制度性短板,要加强顶层设计,推动跨部门协同和资源整合,实现“一盘棋”推进。在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等方面,要拿出系统性解决方案,实现从“有”到“优”的跨越。对于基层治理、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基层高频问题,要大力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探索“一张桌”“一杯茶”等调解工作法,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对于因政策宣传不到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群众误解甚至不满,要主动做好政策解读,创新宣传方式,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看得懂的方式,推动政策入脑入心,彻底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全链条的群众诉求响应机制,从受理、分办、处置到反馈、监督、评议,形成闭环管理,确保每一个诉求都有回应、每一个问题都有着落,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公文汇编 >2025年8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文稿选粹汇编(3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