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经验:文稿起草,功夫在诗外

分类:写作金句 时间: 2021-12-08 15:55:00 浏览: 作者:小编





  文稿起草,功夫在诗外,每次动笔前的准备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十六大报告起草组成员李雪勤的文章,和大家交流如何做好准备,为提高文稿质量打基础。



树立四种思维


  我认为,同我们起草文稿结合得最紧密的有四种思维。


源头思维

  我们研究问题、寻找对策,首先要找源头。前几年北大哲学系教授汤一介先生写了一本书,叫《瞩望新轴心时代》。所谓轴心时代,就是指古代希腊、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中国这样的文明,当时都是独立形成一个个辉煌的历史时期。后来的欧洲文艺复兴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进入中世纪之后,通过研究古希腊时候的东西,如宗教、艺术等而重新兴盛起来的。汤先生讲到,我们中国的宋明理学,为什么成为一个新的高度?因为经过印度佛教的传入,大家一时迷茫了,于是回到孔子、孟子那个时代里去找,后来就形成新的宋明理学。所以我们不管搞什么研究,一定要从源头上去看,会发现问题出在什么地方。这也正是不忘初心的要求所在。

框架思维

  就是有一个框架、结构来装你要说的内容,才能够说清楚问题。我们讨论问题、起草文稿,一般就是讲几条,分几个方面、分几个层次讲,很有条理,这就是一种框架意识。我们起草报告等文稿,也很讲究框架思维和逻辑顺序。比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第十部分讲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第一句话,是讲这项改革很重要,属于论断。后面接着讲一些原则性的要求,再接着讲的就是具体措施,这就是框架。缺少框架思维的人往往只是罗列现象,没有逻辑,没有高度,因为他没有提炼、概括和归纳。

国际思维

  要从国际的范围来考虑中国的问题。现在我们国家已经是世界经济总量第二,综合国力逐年上升,国际地位越来越高。所以我们治国安邦的政策必须要有全球视野,借鉴人类文明中所有有益的东西。我们在提对策建议的时候,要看看国际上有什么思想理论可以借鉴,有什么经验可以学习,有什么教训可以汲取。我们要有中国立场,还要有国际视野。只要有可利用的成果,我们都要利用起来。

  还要养成全面认识和分析问题的习惯,看到成绩和不足,研究现实和历史、发展规律等,并在个别中发现一般,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为了更好地起草文稿,我们要随时收集各种有用的资料。特别要学会利用网络等现代化工具,搜寻信息,占有材料,提高效能。平时看书看报看电视、茶前饭后同别人交谈、日常生活中的感悟都是好的素材,要随时动笔,及时记下所思所想,勤做读书笔记。

  有时在起草文稿时,把平时思考和总结的观点写进文稿中,可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前些年,我在杭州市纪委刊物上看到材料,里面有一个“生存代替正义”的观点,认为在金融危机下,有的企业家为了生存下去会向官员行贿,因此这个时期腐败现象可能会增加。我认为这个观点新颖,后来我们起草反腐败形势报告时用了这个观点,结果形成了一个亮点。



不熟悉的领域,如何准备


  有了平时的积累,实战中也可能有“懵圈”的时候,就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积累和准备,有的甚至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002年,我参加党的十六大报告起草。由于自己一直以来都从事党的建设特别是纪律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工作,因此,收集的资料大多是这些方面的内容。但是,在文件起草组分工时,我被分到政治和文化组,参与起草“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部分。这个分工对我来说压力山大,隔行如隔山。但是,既然是组织决定,我肯定义不容辞地去完成。于是,我就摸索着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

理清思路

  当时,我主要做了四个方面准备。首先了解政治特别是中国政治的基本原理、要素、原则、方向,这是起草好文稿的前提和基础。其次是大致了解世界各大国政治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以供参考和把握。再次了解和汇总地方、部门和基层的意见和建议,明白主要有哪些方面的要求和诉求。四是在这些方面的基础上,再来提出贴近中国实际、符合时代要求、体现发展前景、具有国际眼光的思路。


1. 本文稿内容较多,请先下载后再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写作金句 >写作经验:文稿起草,功夫在诗外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