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党建引领高质量村(社区)自治工作交流会上的发言

分类:交流发言 时间: 2025-08-13 10:56:14 浏览: 作者:小编

 

在乡党建引领高质量村(社区)自治工作交流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能和大家坐在一起交流党建引领村(社区)自治的心得体会,我既感荣幸,更觉责任重大。作为在基层摸爬滚打12年的“老乡镇”,我深刻体会到:村(社区)自治不是“松绳子”“放风筝”,而是要在党组织的引领下,把群众的“主心骨”立起来、把治理的“微细胞”活起来、把发展的“内生力”聚起来。近年来,我们乡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为抓手,在全乡17个行政村(社区)探索“党建+自治”融合路径,有了一些“土办法”“真经验”,也有不少“硬骨头”“新课题”。下面,我结合具体实践,从“为何引、怎么引、如何持续引”三个方面,和大家掏掏心窝子。

一、要想明白为什么必须把党建挺在自治前面

去年春天,我在走访*村时遇到一件“怪事”:村里要修一条3公里的机耕路,村“两委”班子议了3次方案,公示栏贴了半个月,结果开工那天,10多户村民扛着锄头堵在村口,说“路要从我家菜地过,补偿没谈拢”。最后还是包村干部带着党员挨家挨户做工作,花了20多天才把矛盾化解。这件事让我反思:为什么群众的事,群众自己不积极?为什么干部跑断腿,群众却不买账?

深入调研后发现,问题症结在“两张皮”:一方面,部分村党组织习惯“大包大揽”,从环境整治到矛盾调解,从产业发展到民生实事,事事都由干部“拍板”,群众成了“旁观者”;另一方面,群众参与渠道不畅通,要么觉得“说了也白说”,要么觉得“不关我事”,久而久之,自治变成了“干部的事”“上边的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对于我们这样的农业乡村来说,村(社区)是党执政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一公里”。如果自治搞不好,党建就会“悬空”;如果党建不引领,自治就会“走偏”。基于这个认识,我们明确了“党建引领不是越俎代庖,而是搭台唱戏;不是包办代替,而是凝聚合力”的核心思路,提出“三个转变”目标:从“行政推动”向“群众主动”转变、从“政府独唱”向“多方合唱”转变、从“短期见效”向“长效管用”转变。

以*村为例,我们推行“支部出题、党员领题、群众解题”机制:村党支部每月召开“院坝议事会”,把“修水渠、建文化广场、管护集体林地”等具体事项作为“议题”,由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乡贤代表共同讨论;设立“金点子奖”,对采纳的群众建议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去年以来,这个村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了灌溉管道老化、垃圾清运不及时等12个问题,群众参与率从30%提升到85%,甚至有位70多岁的老党员主动带着孙子义务清理河道,说“党支部把话筒递到了咱手里,咱得把责任扛在肩上”。

文稿预览结束,查看原文请点击下方加入会员全站免费下载
1. 本文稿内容较多,请先下载后再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交流发言 >在乡党建引领高质量村(社区)自治工作交流会上的发言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