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党委书记2000字深入浅出解读基层工作法,经典、实用、好文风!——荐读《以“厕改”推动人居环境提升》(湖北省潜江市竹根滩镇党委书记孙志刚,发表于湖北省委杂志《政策》2025年第1期)竹根滩镇位于潜江市东北部,人口密集、水网密布,人居环境整治难度相对较大。2024年以来,我们坚持“小厕所、大民生”的理念,创新推进农村“厕改”,通过以点带面,“厕水路”共治,使23条河渠成为贯穿全镇的“绿丝带”,一条条“路畅、行安、景美”的公路成为连接城乡居民的幸福路,全镇人居环境实现大提升。“厕改”工作关系千家万户,各村各户情况千差万别,只有摸清底数才能科学决策。我们通过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双下沉”,以“村塆夜话”“禾场会”等方式,组织群众围绕“厕改改什么,想如何改,改成什么样”开展讨论,形成意见清单。“厕改”工作专班对照意见清单逐户上门开展宣传,面对面聊变化、谈想法、说意愿,实地查看屋后地形环境、宅基地坐落情况、河渠路域分布,与群众共同现场分析研判,形成“一户一档、一档一类”。按照聚集提升、因村施策、便于改造的思路,将31个村(居)划分为厕改示范村、重点帮扶村、后续推进村,结合不同类型村的实际定位,按照“一村一专班、一村一方案、一村一规划、一村一联系”分年度、分阶段设计改造计划。竹根滩镇紧临汉江、通顺河两条重要水系,地势平坦开阔、水网发达,群众习惯逐水而居,“厕改”空间有限。我们按照“因地制宜、依水定策、环保优先、简便利民”的原则,针对厕改过程中存在的三种情况分类施策。第一种房屋远离沟渠,后院平坦开阔。通过发动农户先行对屋后柴垛、荒废林等环境进行清理,再由村组统一动用机械对场地进一步清理、开挖,为厕改施工提供便利条件,施工完成后采用“平整地块、植被覆绿”等形式进行生态保护,既注重设施的功能性,也与环境相协调。第二种房屋靠近沟渠,后院空间逼仄。通过与群众共商共谋,采用“大三格+人工湿地”模式,采取“多户一连”方式进行改造,生活污水经“大三格”处理至Ⅳ类水质后用于农田灌溉,既解决了“厕改”没有空间想改不能改的问题,又解决了生活污水直排沟渠、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第三种房屋靠近重要江河水系。对汉江、通顺河两条重要水系沿江沿河村(居)统一采用连接城镇污水管网方式,避免污水因暴雨等灾害天气冲入江河,有效保护水源水质,受到群众支持和认可。“厕改”并非一时之功,不能一改了之、只改不管,我们坚持“两化两制”,确保“厕改”便民利民、长效运行。一是坚持项目去工程化。充分挖掘各村本土技能人才资源,组建“木匠团”“瓦匠队”“杂工队”,厕改项目由本地工匠施工,群众全过程监督、协助,实现“群众参与项目、项目群众负责”,确保“厕改”质量。二是明确标准严把关。以首厕为标准,组织开展改厕技术现场培训会,通过条件评估、整改演示、效果评价等方式进行现场答疑解惑,确保改厕质量达标。三是明晰责任促管护。按照“谁使用、谁负责,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与厕改农户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与施工工匠约定后续维修服务协议,同时各村设立2万元“厕改”维修专项储备金,确保厕所安全使用。四是强化检视勤维护。定期开展“厕改”回头看,充分发挥无职党员、群众骨干力量,依托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将“厕所管护”纳入全镇244个网格,通过网格员定期巡查检查,凡发现已整改但未连通或因损坏不能正常使用的问题,及时统计上报,限期整改,确保厕所长效运行。“厕改”不是简单的改造厕所,根本目的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我们把“厕改”与垃圾治理、河长制等工作统筹推进,以一件事统筹多件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一是以“厕改”带动垃圾清理。改厕首要改变房前屋后环境,为厕改施工提供条件。我们结合“最美村庄”“最美庭院”创建,发动群众开展垃圾清运,清理房前屋后垃圾,为厕改“清场地、腾环境”。二是以“厕改”带动河渠整理。村庄美不美,关键要看水;而治水的关键,在于“改厕治污”。我们将“治厕”与“治水”同谋划、同实施,结合“河长制”工作要求,对23条主渠、25条斗渠、毛渠、灌溉渠进行清淤除杂,整治废弃坑塘22个,有效提高屋后水源环境。三是以“厕改”带动路域治理。“厕改”一头连接着水域,一头连接着路域,路域整洁是取得“厕改”实效的“最后一公里”。我们投入197.35万元,对镇域内6条主干道、江汉大堤沿线共计100公里开展环境整治,有效提升房前公路“颜值”。在推进“厕改”这项工作中我们获得一些经验和启发。一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在“厕改”过程中,要以“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让群众满意”为根本方法,防止村级建设项目工程化,充分发挥本土工匠优势,依托“四议两公开”制度,引导广大群众参与项目谋划、建设监管、设施维护,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让“集体事”“别人事”变成“自己事”。二是求真务实是成事之基。推进村级事务,不可操之过急、盲目蛮干。要充分认识农村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和群众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提前防范各类风险,切实维护群众、集体等各方权益。三是党建引领是坚强保障。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将干部、无职党员、党员中心户等纳入到网格化管理当中,释放党员在网格中的示范效能。要持续推进资源、服务、平台下沉,扎实推进整治形式主义,让基层干部有能力、有精力为群众服务。
1. 本文稿内容较多,请先下载后再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范文参考 >镇党委书记2000字深入浅出解读基层工作法,经典、实用、好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