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佳作】“小网格”汇聚“大能量” 治理“末梢”变“前哨”
泰前街道人口密度大、老旧小区多,针对基层治理“老大难”问题,街道党委将“党建引领城市网格化管理服务”作为“头号工程”,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网格化治理格局,推动基层治理更有效率、更具活力。
一、“一盘棋”共建赋能,完善治理体系。一是创新联动机制。街道从机构运行、权责清单等多个维度切入,动态调整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清单,整合综治办、信访办、司法所等部门集中办公,一个中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创新“党建联抓、建设联动、活动联办、设施联用”四联共建机制,充分发挥党支部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和物业企业资源优势,共同探讨“三资”管理、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等急难愁盼问题。二是优化(村)社区职能。制定(村)社区履职事项、协助办理事项、工作负面事项三张指导清单,开展村级阵地提升行动,规范村级组织机构牌子和证明事项,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倾,确保社区有时间、有精力、有能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三是强化包保帮扶。持续发挥领导干部“包保”优势,锚定责任清单、任务清单、督导清单关键环节,聚焦重大项目、重点产业、招商引资、安全维稳等工作一线,靠前协调推进、靠前统筹调度、靠前督导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
二、“一张网”高效联动,凝聚治理合力。一是科学精准“划网”。坚持“一张网格管全局”,按照“村不漏街、街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原则,对网格内的小区、居民、商户等基础信息进行精准摸排,全面系统掌握人、地、事、物等情况,将辖区内137个基础网格因地制宜划分为771个微网格,构建起了社区总网格、基础网格、微网格的三级治理体系,配齐专、兼职网格员538人,逐级设置网格微信联络群400余个,实现“一格一群”全覆盖,以“细胞之治”有效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二是党建引领“强网”。在细化网格分配的基础上,打破领域、条块、层级、单位和系统之间的阻隔,整合业委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等新兴力量,分层级组建党组织,完善“社区党委—网格党组织—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架构,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三是整合力量“入网”。链接多方资源,引进辖区单位、企业、社会团体成为“幸福合伙人”,通过党建共建签约仪式,推动社会服务力量、服务功能在社区聚集,实现党建同推进、服务同开展、治理同担当、责任同落实,全面提升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三、“一站式”优化服务,提升治理效能。一是搭建共治平台。按照《街道(镇)议事协商实施方案》《街道(镇)议事协商指导目录》,利用物业办公室、现有社区用房、小区活动用房等,搭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三方协商议事室,按照1名站长、3名专职人员、若干兼职社工、社会组织和党员志愿者的“1+3+N+X”模式,配齐工作人员,推动实现群众从“站着看”到“跟着干”再到“自己管”。二是完善共商机制。嘉德社区高标准建设10处网格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工作人员常态化下沉网格,与物业人员共同坐班,就近从快解决居民诉求。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常年活跃在社区网格,用邻里情解决邻里事,搭建“网格夜话”“逢9议事”等协商议事平台,让居民的事居民议,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今年上半年,居民12345热线工单首次办结率、满意率均达到100%。三是创新共享成果。围绕“信用建设+志愿服务”完善信用积分体系,设置文明实践、治安防范等7大类加分事项与物业管理、生活秩序等6大类减分事项,社区居民凭积分在“积分供销超市”兑换物品,发挥积分导向作用,引导物业企业从“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居民群众从“旁观者”向“主人翁”转变,有效凝聚网格、物业、居民三方“大合力”。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范文参考 >【文稿佳作】“小网格”汇聚“大能量” 治理“末梢”变“前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