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做法】推进市县乡党校共同体建设 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市委党校把推进市县乡党校共同体建设作为提升全市党校系统办学治校水平、更好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围绕构建共同体学科体系、共同体科研咨政宣讲机制等8个方面推出23项创新举措,市县乡党校共同体运行机制日趋完善,系统成效日渐突出,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建立共同体推进机制
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关于推进市县乡党校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与县级党校所在地党委政府、组织部门的工作对接,指导县级党校加强与乡镇(街道)党校所在地党委政府的工作对接。全市党校共同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召开3次专题会议,听取共同体建设推进情况汇报,研究解决15项重点难点问题。
完善业务指导。结合市委党校“牵手计划”和德州市乡镇(街道)党校“牵手行动”实施方案,各处室制定共同体建设工作措施45项,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汇报交流会议2次。完善联系制度,赴县级、乡镇(街道)党校开展调研28次,指导县级党校向同级党委政府汇报工作22次,及时帮助解决基层党校教学科研中的难点问题。
▲印发《关于推进市县乡党校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
建设共同体教研体系
打造优质课程共享平台。印发《关于建立全市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优质课程共享平台的通知》,依托市委党校网站建设“优质课程”共享平台,将79门课程纳入优质课程库,供全市各级党校互选共用。县级党校9堂名课首次进入市委党校主体班次、3堂名课在县市区委党校之间共享共用。
打造咨政课题共研平台。开展全市党校系统科研课题立项,设立重点调研课题,创新“市委党校+县级党校”“县级党校+县级党校”联合攻关模式。改版升级《德州研究》,推广各级党校优秀调研成果,打造全市党校动态信息交流平台。成功举办全市党校系统“中国式现代化德州实践”理论研讨会,收集论文61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课题研究15项。
打造现场教学资源平台。整合市域资源,构建以市委党校为主体,11个县(市、区)委党校为延伸的“1+11”教学基地运行模式,立体化打造齐禹临、夏平武、德陵和宁乐庆等4个基地库,收录21个教学基地,建立党性教育红色教学路线、劳模精神教学路线、县域经济示范教学路线、乡镇党校教学实践路线等4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现场教学路线,全面推进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常态化、规范化和全覆盖。
构建共同体师资队伍
建立挂靠机制。制定《关于县级党校教师挂靠市委党校的实施方案(2024-2026)》,县级党校每年选派8-10名教师到市委党校全程跟班听课,联合集体备课、课题攻关。定期召开学科建设联席会议,指导县级党校打磨6至8门精品课,每两年开展1次全市党校系统精品课评选,推出一批市级精品课,打造一批省级精品课。
畅通培训渠道。每年在全市党校系统选择10名优秀青年教师与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国内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建立指导关系。开展“师带徒”培养,市委党校选择15名骨干教师对县级党校进行帮扶。
实施提升工程。开展“青年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工程”,连续两年开展“十大名师”评选活动,在全市213名教师中评选出年度名师,20名市县党校教师获此殊荣。2022-2023年,5门县级党校课程荣获全省县级党校优秀课,7门课程获评全市党校系统精品课。
“德州改革”微信2024年第37期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范文参考 >【创新做法】推进市县乡党校共同体建设 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