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浙江足迹交流发言材料
“”
(扫上方二维码即可获取客服微信) |
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习近平浙江足迹交流发言材料
今天学习了《习近平浙江足迹》第十章,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干部的廉洁从政的要求。他提到党员干部要“干事”更要“干净”,用形象的话语和生动的案例,告诫我们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更要保持警醒警觉,保持定力,久久为功。
所谓干事,就是要勤政,从“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一俗语中也能看出,百姓非常重视官员的“为”。身为人民公仆,党员干部就是要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勤于思考、勇于实践,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党员领导干部作为人民利益的维护者和公平正义的捍卫者,只有德行端正、干净干事,才能在群众中树立威信,才能挺起腰杆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理直气壮抵制歪风邪气,惩治腐败。如果把心思和精力放在谋私利上,不仅干不成事,工作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也会损害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败坏党风、政风和民风,最终也会受到应有的惩处。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知行合一、言行相当、人前人后一个样,立起干事创业的担当。
领导干部不仅要想干事、肯干事、敢干事,还要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特别是对事业要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不仅仅是上级推着干、群众推着干,首先是自己要始终充满激情、充满干劲,这样去干事业,才能更加主动、更加自觉。
所谓“干净”,就是要廉政,强调干净,是因为党员干部手中都握有一定的权力,一旦管不住小节,经不起诱惑,就容易腐败,也会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翻开落马官员的忏悔录就会发现,最根本的坍塌,就是信念的坍塌,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的理想信念动摇、原则立场不稳、思想防线崩塌。作为党员干部要“反求诸己”“透视自我”,深刻认识腐败规律,拧紧思想总开关。要强化理论武装,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常扫思想灰尘,补足精神之“钙”,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始终站稳政治立场,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真正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进而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
党员干部手中都握有一定的权力,一旦管不住小节,经不起诱惑,就容易腐败,也会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古往今来,多少落马官员,皆由一念之贪,愈演愈烈,最终酿成大错,追悔莫及。有鉴于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干事的同时保持干净,在各种诱惑和考验面前把持住自己,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
勤而不廉要出事,廉而不勤要误事。干净和干事一样,没有取巧的办法,只能是保持定力,久久为功,绝不能以“小节无碍”宽容自己,以“下不为例”开脱自己。比如我们在××××过程中,要严格对照标准,认真审核,仔仔细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既是对××群众负责,也是对我县经济发展的负责。干净与干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唯有不断增强宗旨意识,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既保持干净,又努力干事,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报告汇报 >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浙江足迹交流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