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乡村医疗卫生建设的调研报告

分类:报告汇报 时间: 2025-08-01 09:49:11 浏览: 作者:小编

 

关于加强乡村医疗卫生建设的调研报告

 

我的老家位位于离县城25公里的小山村。户口在村的人口有1000人左右,但平时并没有这么多人。大多数年轻人在外打工,只有老人和小孩留守在村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现在全民都基本实现小康了,但乡村振兴的任务还远未完成。乡村的医疗状况,村民的健康水平,是事关乡村能否顺利振兴的重要指标。可以说,健康不健康,关键看老乡;振兴不振兴,关键看乡亲。今年春节,我借回老家过年之机,顺道了解了一下乡村医疗卫生的情况。

从了解的情况看,村民看病有多种渠道,一般的感冒、腹污、头疼脑热的日常小毛病在村医务室由村医看;较重的病在镇卫生院治;再严重的就得上县、市、省的大医院治了。从整体上看,尽管现在村民有多种渠道看病,但由于交通、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村民一般首选村医务室。村医治不了的,才逐级转往更高层次的医院,可以说,村医仍是村民卫生健康的守护神。他们不仅要为村民看病,还要承担一些公共卫生职责,为村民体检、为每个村民建立健康档案、家庭医生签约、疫情防控等工作。村民对自己的健康情况不一定了解,但村医却对每个村民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是村民最鲜活的健康档案,也是农村唯一全天候、廉价、好使的医生。

我们村里现有两名村医,甲医师70余岁的,当村医40余年;乙医师50余岁的,腿有残疾,行动不便。甲医师因看见大了,搬回家行医,乙医师驻村行医,分片负责公共卫生。各自的服务对象是6个村小组约6、7百人。通过与村医聊天,现场查看医务室,翻阅有关资料档案等,我觉得村医现状不容乐观,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切实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医疗水平不高。一是专业水平低。赤脚医生文化水平都较低,或中小学文化,或通过学徒从医。最高学历也有卫校毕业生。文化水平决定了医疗水平,一般也只能看个感冒腹污、头疼脑热、包扎伤口等日常小毛病。稍微复杂一点的,就束手无策。二是医务人员少。村医自己就是医务室的全部,既是全科医生、又是护士兼勤杂人员。有的还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农活缠身。三是培训机会少。培训没有系统性、持续性、针对性。

文稿预览结束,查看原文请点击下方加入会员全站免费下载
1. 本文稿内容较多,请先下载后再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报告汇报 >关于加强乡村医疗卫生建设的调研报告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